10月13日,由廣州市科協(xié)、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等8家單位共同主辦的“2019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科普嘉年華主會場活動”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舉行。圍繞科普日主題“禮贊新中國,智慧新生活”,廣州分院共組織了系統(tǒng)內5家單位參加了廣州市全國科普日科普嘉年華主會場活動。廣州分院副院長謝昌龍出席了啟動儀式。
華南植物園開展一系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益智互動活動,如壓花藝術體驗、植物識別等,同時展示藥用植物、藥酒配方、泡酒中藥材等相關展品,并向現場市民介紹觀鳥知識,與觀眾進行互動,寓教于樂。
廣州能源所通過水力發(fā)電、太陽能小車、太陽能風扇、水果電池、溫差發(fā)電、天然氣水合物分子結構等科普模型,以及核能、風能、生物質能等8種新能源的圖片展,從傳統(tǒng)的煤炭、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現狀,到海洋能、生物質能、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(fā)展與利用,對新能源知識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介紹。在講解之外,講解員與公眾進行了積極的互動,參觀者尤其是小朋友對各類新能源模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積極參與了動手體驗,有助于理解科學原理和感受新能源的魅力。
廣州地化所老科學家和研究生志愿者攜帶數十種古生物化石標本、巖石手標本、礦物手標本以及不同類型的化石能源標本和環(huán)境科學科普知識大型展板參展。為了方便參觀者對礦物巖石微觀形貌的了解,提高社會公眾對地球科學的興趣,還準備了顯微鏡和放大鏡供市民和青少年觀察??破展ぷ髡邔θ斯にУ纳L工藝、石油天然氣的形成原因、原油的勘探開采、火山彈的形成以及古生物的生存時代和環(huán)境等地學科普知識進行了詳盡細致介紹。不少市民駐足環(huán)境科學科普知識大型展板前,了解廣州地化所的發(fā)展歷程,學習有關環(huán)境科學的科普知識。
廣州生物院以“打開科學大門,探索生命科學奧秘”為參展主題,活動包括“顯微鏡下的動植物細胞”觀察和“提取香蕉DNA”互動實驗。現場提供了洋蔥、玉米、樹葉以及動物細胞等幾十種觀察樣本,中小學生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不同形態(tài)。在科普志愿者的引導下,同學們學會了記錄觀察過程,并用畫筆將觀察到的結果描繪出來,結束后,許多小朋友將實驗記錄本帶回家,留作紀念?!疤崛∠憬禗NA”互動實驗區(qū)以細胞破壁等實驗原理為依據,巧妙運用食用鹽、洗潔精等日用品提取了香蕉DNA,實驗因原理簡單、操作方便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及市民觀看及動手操作,成為了現場最受歡迎的實驗之一。
廣州電子公司攜3D打印機及產品展出,向到場的市民展示了3D打印機運行過程及各領域應用?;顒右潦?,科普工作者對3D打印技術發(fā)展史、技術原理、3D打印技術應用及產業(yè)發(fā)展前景作詳細介紹?;顒蝇F場,市民們在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用3D打印筆制作簡單的模型并留作紀念。通過各類3D打印模型展示、講解及互動,使孩子們體味到科學的無窮樂趣,收獲了豐碩的科技知識,激發(fā)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、學科學、用科學的興趣,培養(yǎng)了科技創(chuàng)新和實踐能力。
10月12日,由廣東省科協(xié)、中科院廣州分院等11家單位共同主辦的“第二屆廣東科普嘉年華暨2019年全國科普日廣東省主場活動”在廣東科學中心提前開幕。
謝昌龍(左一)到中科院展區(qū)檢查指導
華南植物園展區(qū)
廣州能源所展區(qū)
廣州地化所展區(qū)
廣州電子公司展區(qū)
廣州生物院展區(qū)
附件下載: